•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!
  • 主页 > 名校名师 > 名师风采 > 齐鲁名校长 >
  • 齐鲁名校长——刘建国
    发布时间:2018-04-13 14:34          作者:admin          来源:齐鲁名师网         阅读:

    blob.png

    刘建国 高级教师,泰安市十六届、十七届人大代表。2003年担任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校长,2007年担任泰安六中校长,先后获得泰安市泰山名校长、泰山功勋校长,泰安市首届十佳创新校长,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,山东省2015年度十佳创新校长,第二期齐鲁名校长工程培养人选,主持省级研究课题5项,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50余篇,著作一部《为成功的教育做准备》。

    面对改革和发展   校长须有四力应对

  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,开启了深化改革的步伐。紧接着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指出:当前从社会的发展来看,中国的改革到了深水区和攻坚期,经济增长速度到了换挡期,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头,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,必须“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”,这既是一种发展理念和思路,也是一种深化改革的有效方法,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,也是现实发展的指南。

   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,实现发展必须改革,教育也不例外。当前,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,培养创新型人才,教育部开始着手一系列的高考改革、课程改革,以期达到提高教育效率的目的。

   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。我认为,教育的第一职能是发展学生的人格,其核心是品德,其次才是发展学生的能力,再次才是传授学生以知识。当我们把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搞清楚的时候,面对改革和发展,校长就有了应对的策略。

    人格上有魅力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:“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,要评论一所学校,首先要评论这所学校的校长。”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讲过这样一段话:“从某种意义上讲,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。即在一定的外部条件——校舍、设备、教材、资金投入、师资、教育方针各方面的条件具备以后,校长便是决定因素”,由此可见校长在办学中所起的作用,而校长的素质则是决定这“作用”的至关重要的因素。

    到一所名校参观,经常听到老师们会这样说:如果校长调走了,我就不这样下力了,跟着校长干,不用琢磨人,累的舒服,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。这样的校长,身上折射出强大的人格魅力,老师们愿意付出,因为校长道德高尚,包容他人,能静待花开,不急功近利;因为校长处事公正,评选公正公平公开,学校大情小事,透明度高;因为校长廉洁勤政,老师们都看在眼里;因为校长情商高,做事有毅力、有策略、有始有终,老师们愿意跟着这样的校长干。

    记得我刚到六中的时候,坚持上下班骑电动车,个别老师说我作秀,坚持不了几天,没想到,一直到中央出台文件之前,我一直都是这样做,很多老师不理解,说我“傻”。但我知道,老师们在心底是敬佩我的,仅从这一件小事,也可以折射出我干工作的决心和毅力。“其身正,不令而从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校长的一举一动,老师们都看在眼里。

    心态上有定力。当前教育界的改革多如牛毛,经验层出不穷,今天一个课程改革,明天一个德育改革,后天一个课堂教学模式改革,今天参加“当代教育家论坛”,明天参加“未来教育家报告会”,后天参加“积极教育推介会”、“幸福教育推进会”,江苏洋思经验要学,山东杜郎口经验要借鉴,昌乐二中“271”课堂要尝试,实地考察去了不少学校,看了不少,会议参加了不少,名家的报告也听了不少,学了不少,走出去看看哪一个都不错,回来都想尝试着搞一搞改革,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深入思考一下,我们应该学什么?下一步怎么走,更没有召开论证会,盲目地学习和借鉴,根本就没有把握住人家的思想,匆匆忙忙地做了起来,美其名曰一边学一边干一边改善,结果最终都走向无疾而终。也有的学习者是“听起来感动,想起来激动,真正做起来确实不动。”

    其实在物欲横流的世界,弄不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难免会跟风,搞不清自己行进的方向,还可能会出现刮风,这样搞的老师们无所适从,干工作深不下去,很多事情就会浅尝辄止,浮在表面上,最终一事无成。想清楚,说明白,做正确,写下来,应该成为一个校长必备的基本素质。

    相反,如果一个校长清楚自己和学校现在的位置,知道自己未来要去哪里?对怎样才能到达那里深思熟虑过,无论出现什么干扰,心态上都会有定力,不会为外界所惑,坚定目前的道路,不断地修正出现的偏差,完善工作方案,创新工作机制,跟上工作考核,就一定会实现发展的目标。

    无论怎样变化,我始终坚持的是只要有空就深入到课堂去听课,只要老师有时间,我一定就听课的感受体会、建议和老师聊一聊,在这个过程中,我写出了《校长最好的管理方式是听评课》的体会。

    思想上有活力。学校有些管理干部认为,有些工作原来一直就这样做,现在还是这样做,根本没考虑过,为什么这样做?这样做有什么实际意义?随着形势的发展,这样做还行吗?有没有弊端?没有多问几个为什么?于是一直靠着惯性、凭着经验去开展工作,对身边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,司空见惯,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改变或者完善,以致于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。

    实行选课走班后,学生的管理跟上了吗?这节课有几个学生没来,没来的原因是什么?有没有学生钻空子逃课出去玩?过去学校双休日承担监考任务,老师们都愿意来,可随着社会的发展,现在双休日再承担监考任务,愿意来的老师不多了,学校制定双休日监考的制度了吗?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,一级二十多个教学班,暑假调整师资安排时,老师们都不愿意中途接班主任,学校有激励措施吗?当我们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,我们就开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,制定了“凡是中途接级部最差班的班主任,一年后各项工作略有提高,即可给予考核优秀,表彰为优秀教师。”

    外出学习考察,发现了好经验,而且又特别适合自己的学校,回来后你做了吗?比如:发现某一学校的跑操特别整齐、有气势,回到自己的学校后,你给老师们讲了吗?为了让自己学校的跑操达到整齐划一的气势,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,学习名校的经验,中间让跑操整齐的班主任介绍经验,最后通过比赛打分的形势推进这些工作,以便实现我们的目标。

    行动上要给力。只要方法得当,很多老师的工作积极性还是蛮高的。教师发现某个会议特别适合自己参加,当提出参会的要求时,是以不是上级组织的会议为由拒绝呢?还是很爽快地支持老师参加,同时给参会的老师提出任务呢?比如回来后向同组的老师汇报一下会议的学习体会,或者听了公开课后回来亲自上一节等;名师工作室成立后,校长给予多大的支持和指导力度?经费上的支持、行动上的指导、发展方向的引领又做了多少呢?班级搞文化建设,提出申请,作为校长你指导了吗?

    我校初二一班的语文老师为了促进学生对名家名篇的背诵,想在班级门口张贴一个公示栏,上面是文章的题目,下面是学生名单,只要学生把这篇文章记住了,经过老师的考核,学生的名字就张贴在公示栏内,一是接受大家的监督,二是展开竞赛,看谁记得多,背诵的快,当听到这样的要求时,我立即同意了,只要老师们想着办法让学生多掌握一点经典文章,我何尝不支持呢?

    人格上有魅力,心态上有定力,思想上有活力,行动上要给力,有了这四力,什么样的问题也会被破题。国家课程校本化、课程的整合、课程的改革、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、课堂教学的规范与创新、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等工作就不会只挂在嘴头上、只写在文件中,而是会落实到实际工作中。


  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